百科知识大全 加入收藏  -  设为首页
您的位置:百科知识 > 健康百科 > 正文

三伏天的正确养生法宝 三伏天养生五不该】百科知识网向你分享关于三伏天科学养生的正确方法,以及三伏天养生五不该的详细内容。今年的“三伏天”具体时间是7月11日至8月19日,共计40天。伏天已至,也即将迎来全年温度最高、阳气最盛的时节。三伏天夹在小暑和处暑之间,暑为阳邪,阳性升发,故暑邪侵犯人体,多直入气分,可致腠理(皮肤)开泄而大汗出。汗多伤津,津液亏损,则可出现口渴喜饮,唇干舌燥,尿赤短少等。在大量汗出同时,往往气随津泄,而导致气虚,故伤于暑者,常可见到气短乏力,甚至突然昏倒等表现。三伏天对于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,是最佳的治疗时机,在养生保健中有“冬病夏治”的说法,因此三伏天是养生的好时节,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三伏天如何正确养生吧!

 

三伏天的正确养生法宝

  一、三伏天晒背养生这样做

  “三伏天晒背”据说是可以让体内的伏邪排出体外,不仅能驱寒保暖,还能缓解抑郁、改善体质、改善肤色,但是晒背不当容易造成中暑、晒伤,不是每个人的体质都适合。因此医生提醒:不要盲目跟风!因为不少经脉和穴位都在后背,晒背能起到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。虚寒体质、寒湿内盛以及经常腹泻、手足寒凉怕冷的人群,适当试试晒背或有助缓解。不过,晒背养生保健,还是有不少讲究的,不能盲目跟风,晒背养生有这些讲究:

  1.什么时间晒、晒多久合适?

  早上7-9点,或者下午3点以后。成年人每次日晒时间以20分钟到1小时为宜;婴幼儿和儿童由于皮肤娇嫩,每次日晒时间可适当缩短至15-20分钟;老年人合成和利用维生素D的能力降低,时间可适当延长,但不能一次暴晒太久。晒太阳以达到微微汗出即可,不可晒到大汗淋漓,精神烦躁。初次晒太阳时间可以短些,若感觉舒服,可以适当稍微延长时间,或分多次进行。

  2.晒背有哪些注意事项?

  晒背时不可空腹,头、面、眼部应做好防晒措施,如戴遮阳帽、太阳镜,晒的时候最好穿一件浅色薄衫,晒前晒后要适量喝水,补充体液消耗。可准备常温酸梅汤、绿豆汤、淡盐水,同时携带温水及防暑降温药品以应急。晒完背后最好先在荫凉处,避强风冷风,如果出汗多,要等汗停了再进入空调房。

  3.哪些人不适合晒背?

  对紫外线过敏者,或是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冠心病人、气阴两虚或阳盛体质人群、孕妇等人群不太适合晒背。另外,年龄较大者也应慎重,最好在家人陪同下,注意好各种细节,避免引起不适。

  4.吃过这些食物、药物后要做足防晒

  服食或接触过藜菜(灰菜)或其他有光感性的植物后也应避免日晒,常见的感光性食物有无花果、菠菜、莴苣、荞麦、小白菜、芥菜、苋菜、马齿苋等。服用过易发生光毒反应的药物,在服药期间及停药后5日之内,应避免接触阳光或紫外线。光毒反应发生率较高的是沙星类抗菌药,如环丙沙星、氧氟沙星、依诺沙星等。此外,四环素类、磺胺类等也有过光毒反应的报道。因此,建议服药之前要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,特别是说明书中注明该药可致光毒反应时,应做好防晒措施,如出门前涂抹防晒霜,打遮阳伞、戴墨镜、穿长裤及长袖,避免皮肤直接暴露于阳光下等。

  二、三伏天养生五不该

  1.三伏天不应该汗出透了才排毒

  当天气热时,比如三伏天,人出汗是为了更好地散热,皮肤通过出汗来释放热量、调节体温,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。但是,汗出得太多,水分流失过多,容易出现脱水甚至中暑。中医理论中有“汗血同源”一说,是指汗是津液转化而来的,津液与血液都来源于脾胃运化出来的五谷精微(营养物质),当汗出太过时,其血必虚。因此,微微出汗即可,适时避暑才是正解。

  2.三伏天不应该碰冰镇饮料

 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三伏天不能碰冷饮,事实上,这需要看体质。如果是热性体质,可以适量地喝冰水或凉性饮料;若是虚寒体质,热天应尽量喝温水或凉白开。需要提醒的是,不论什么体质,过分喝冷饮都会影响脾胃健康。即使天气特别热,喝冷饮也需要小口慢喝。

  3.三伏天养生不应该以热制热

  三伏天的“以热制热”其实指的是夏季养阳,在阳气最盛的节气里乘胜追击补养阳气,效果最佳。但“以热制热”并不是一味热着,可以把冰镇饮品换成温或常温凉茶,用温水洗澡而不冲凉水澡。

  4.三伏天不应该随身携带藿香正气防中暑

  藿香正气水的主要功效是解表化湿、理气和中,可治疗因热天夹杂湿气而引起的发热、胸闷、腹胀、吐泻,以及湿浊过盛引起的恶心呕吐(暑湿感冒)。藿香正气水并不用于防中暑,而用于治疗暑湿感冒。想要预防中暑,远离高温环境、主动降温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才是有效措施。

  5.三伏天养生不应该停止夏练

  夏练三伏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,指在夏季最热之时,通过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的耐热性,预防中暑等疾病,主要目的是通过锻炼提高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。但三伏天有气温高、空气湿度大的特点,“夏练三伏”需要有技巧:时间:三伏天白天长,作息方面可晚睡早起,选择清晨或傍晚温度相对凉爽时最好;运动:更推荐游泳、瑜伽、太极拳等运动,既能强身健体,也不会因过度锻炼而伤害身体。

  三、 三伏天的正确养生法

  1.多喝热茶

  中医认为,养生应顺应时节,夏天该热就热,该出汗就出汗。三伏天应顺着季节规律,用“热养法”以热制热,健康消暑。   

  2.吃点热食

  俗话说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用医生开处方”。生姜有助于温中散寒,此外,肉桂、茴香等温性调味料,夏季可稍微多放一点。

  羊肉、牛肉等热性的肉类,也可以温阳散寒,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、气血不足的人食用。有牙痛、上火、发烧等症状,或者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。

  3.洗热水澡

  热水洗澡会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,有利于排热。水温一般控制在30℃左右为宜,也可以用热毛巾擦脸擦身,帮助身体排汗降温,使皮肤透气。

  4.热水泡脚

 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,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、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强新陈代谢。泡脚时适宜水温为42°C-45℃,以温暖舒适为宜。

  5.做艾灸

  中医认为,“三伏天”施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。施灸时适量出汗,体内的暑湿也随之排出。灸完后喝一些温热的薄荷叶水,身体会感到无比清爽。

  6.适当出汗

  夏天要“以汗制汗”,而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。运动还可以加强热适应,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,防止中暑。可以选择慢跑、太极、健走、游泳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。建议早上或傍晚运动,避免大汗淋漓伤气血。

  四、 做到这几点 ,消暑纳凉舒服过伏天

  1.少量多次补水

  夏季应多喝水,但注意不要一次补充大量水(大于500毫升)。建议先喝一两杯水,隔半个小时再喝。水温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。

  2.吃“苦”开胃

  进入三伏天容易食欲不振,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,如苦瓜、苦菊等。中医认为,苦入心,能清心火,利于夏季养心。苦瓜性寒,体质较差、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吃。

  3.别太贪凉

  空调太冷容易引起多种不适,最好调到26C左右,或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7°C。让空调风往上吹,避免直吹身体,重点护好颈、背、腹、腰、膝盖等部位。大汗淋漓后,不要冲冷水澡。尽量少吃冷饮,如果一定要吃,最好在正午到下午3点之间。

  4.衣物选棉麻材质

  衣服的材质会影响汗液蒸发推荐宽松、吸湿性好的棉、麻、丝等材质,或者选择透气性强的合成纤维材料。

  5.晚睡早起

  晚睡并不是提倡熬夜,而是顺应夏季昼夜变化的特点按时作息。晚上11点半前入睡,早上6、7点起床较好。中午可以午睡30-60分钟,有利于气血平衡,帮助补充体力。

  6.心静自然凉

  高温酷热天气,人们易出现心烦意乱、无精打采等“情绪中暑”迹象。静坐、浇花、读书、听音乐等都有助缓解烦躁心情。